阅读提示:我市科技系统围绕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这一核心目标,以昂扬的斗志和扎实的举措,全面推动科技创新工作迈向新高度,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动力。今年上半年,全市科技系统各项工作亮点纷呈、成果丰硕。
“鲲龙”AG600获得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祥云”AS700D(电动型)完成科研首飞,亿纬动力航空动力电池实现装机,荆楚理工学院联合辰龙花卉培育“霞辉”“彩霞”“红晖”3个朱顶红新品种,获农业农村部公示……
一个个科研平台拔地而起、一项项重要成果竞相涌现、一件件前沿产品相继落地。荆门正以蓬勃有力的姿态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深度转型,着力构建起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互赋能的良性循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88.53亿元,增长17.5%,增速居全省第3。目前,我市科创实力持续提升,已建设省级校企联合创新中心40家,数据居全省第4,校企合作推进的低温储能、锂电池高阻燃、电动飞艇综合设计等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荆门科技创新(武汉)离岸中心开园,首批签订入驻企业25家。科创供应链平台实现入驻企业1545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注册完成340家,6家企业入围2024年全省高企百强。一幅以科技之力描绘的数字画卷正在荆楚大地徐徐展开。
我市聚焦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为科技创新打造坚实的载体支撑。漳河实验室、龙泉实验室建设按计划稳步推进,这些平台就像科技创新的“桥头堡”,吸引着各类创新要素加速聚集。新洋丰研究院主体工程的顺利封顶、屈家岭“两院一中心”部分桩基施工的完成,彰显了我市在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上的坚定步伐。在平台建设的征程中,我市不断拓展创新的边界。全市填报研发机构的企业达到739家,占比72.5%,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研发机构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同时,我市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实现产学研用的无缝对接;获批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备案25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为我市的创新版图增添了新的活力。新认定省级众创空间3家,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孵化环境,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活力的科技型企业。在高企培育方面,6家企业入围2024年全省高企百强,数量位居全省第5,充分展示了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强劲实力和发展潜力。
我市始终把关键技术攻关作为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上半年,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鲲龙”AG600成功获得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这一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在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领域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也为我市的航空产业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祥云”AS700D(电动型)完成科研首飞,展示了我市在该领域的创新实力;亿纬动力航空动力电池实现装机,为新能源航空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荆楚理工学院联合辰龙花卉培育出“霞辉”“彩霞”“红晖”3个朱顶红新品种,并获农业农村部公示,为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推动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立项工作中,我市成绩斐然,获得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0余个。在前沿技术领域,湖北航特装备的新能源汽车大型结构件智能缺陷检测系统开发与应用,拟获得立项200万元,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质量提升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在高新技术领域,亿纬动力碳酸铁锂长循环寒冰电池开发技术研究拟获得项目资金100万元,助力新能源电池技术迈上新的台阶。同时,我市围绕人形机器人、储能装备制造、电池新材料、绿色化工4个领域实施2025年度荆门市市级“尖刀”工程攻关项目,集中优势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我市积极行动,围绕人形机器人发展,编写全市人形机器人发展报告,绘制人形机器人产品体系图谱,邀请陈学东院士团队作“智能移动机器人技术与发展”专题辅导,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前沿的技术思路。
我市印发《推进制造业中试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起草《化工中试基地和中试项目管理办法》,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搭建了关键桥梁。宝源木业、美辰环保、荆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入选2025年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名单,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新洋丰与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签订合作协议,“ARC菌剂”重大成果实现“鄂研鄂产鄂用”,让科技成果在荆门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荆楚理工学院刘进博士研发的刀具被京山轻机、航特、永创鑫等多家企业推广应用,成为kaiyun手机网 开云登录网址大众、小鹏等车企供应商。
在人才引育方面,我市制定引进顶尖人才和领军人才“一事一议”实施办法,印发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发kaiyun手机网 开云登录网址展的若干措施,设立科技项目青年人才专项,已全职(柔性)引进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31人(个),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制定支持博士后人才发展的10条举措,备案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家,承办全省第二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暨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赛道决赛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在人才领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印发《荆门市科技人才专项编制管理办法(试行)》,探索“政聘企用”新模式,为人才的引进和使用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机制。
此外,我市启动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工作,今年截至6月底,累计授信24.34亿元,放贷20.10亿元,服务企业434家。依托省级“智慧大脑”平台,湖北银行成功对接京山晟通新材料,成为全省首个线上跑通全流程的案例,受到省科技厅主要领导肯定,为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科技创新,动能涌流。一项项科研成果就像维持机械运转的动力齿轮,驱动着城市发展加速向前,“智”造新局、“慧”启未来。这些齿轮精密咬合,将基础研究的深度、应用转化的速度与产业升级的力度紧密联结,让技术红利渗透到城市功能的每一个环节,在协同转动中迸发持续向前的澎湃动能,推动城市在创新赛道上不断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