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开云中国)官方网站

读张凯新作:兔子、鲜花与镜像—kaiyun开云-登录网址

读张凯新作:兔子、鲜花与镜像

2024-03-24 23:39:3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作为一位80后画家,张凯是幸运的。2007年毕业后从山西“北漂”进京,当年便与凯旋画廊签约并合作至今。生活上的稳定,为画面带来难能可贵的安静。在纷扰的艺术圈,张凯不社交,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强大“内功”。运用古典主义绘画是艺术家兴趣的选择,恰如近代以前,绘画以缓慢却沉稳的步调,持续向前推进,张凯绘画的变化在持续不断的创作中生发。

  2024年3月25日至4月2日,张凯最新个展“安静故事”在保利香港艺术空间举办。这是香港巴塞尔艺博会期间,保利香港拍卖与凯旋画廊联合呈现的展览,也是艺术家首个香港个展。时隔三年举办个展,可以看到艺术家在探索世界与自我存在的奥秘中,画作呈现的最新的变化。猫与兔

  张凯近两年的新作中产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画面中原先那种高对比度变得柔和,使得整个空间都笼罩在一种明亮的玫瑰色光线之中;背景简化后,装饰性的图案和元素几乎一概被去除,只保留了建筑最基本的框架和结构。这样,他绘画中经常出现的两位主角:猫和兔子,在作品中更开云网页版 开云kaiyun加突出,愈发显得安祥、宁静和自省。

  至于兔子再度频繁出现的原因,张凯告诉《艺术栗子》,癸卯兔年经常出现的兔子形象,对视觉造成一定影响。猫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自画像的角色,兔子则提供一种外部、客观的视角。如果说猫的性格——孤僻、独立、好奇——恰好与张凯的性格相吻合,这是一种向内的自我探求,兔子则代表着对外在世界和他人的关切。

  作品《好梦》(2024)便体现出这样一种镜面关系。在旷远的山谷中,猫咪陷入了安详的睡梦,在无意识的自我中探索着,警醒的兔子则在一旁小心守护。低凹的山谷,在兔子的视角中,正是外部充满未知的世界中安全的观察地点;而在猫的角度,这里是安眠之处,也暗示着精神世界的纵深和复杂。这种为了应对外部与内部而主动进行的自我分裂,恰恰是今天主体自我持存的办法。

  在张凯的新作中,传统绘画中“四君子”的图示消失了,代以盛开的鲜花。其灵感源自17世纪流行于荷兰的虚空派静物画传统,花卉通常意味着韶华的灿烂与易逝。如果“四君子”常因其譬喻高洁的人格,而不免与个体的情绪相关,更多体现着“猫咪视角”;虚空派的鲜花所体现出来的,则是万物的宿命,更具有“兔子视角”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三联画《花语》(2022)中,两位圣徒守卫着正中央的一颗行星。行星的表面看起来了无生机,相反的,一束色泽饱满的鲜花环绕着行星带。在这里,星体时间和植物的花期这两种时间被同时展示了出来。以亿年计算的行星的生命,与短暂的花期形成鲜明对照,铸成一个关于时间的图腾。时空也是张凯近年来绘画的主要关注点之一。

  张凯对当代物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迷恋量子物理学、M理论或者弦理论等话题,他也一直在用画笔寻找不同学科的链接。在古典绘画中,时空的基础是欧几里得几何学与牛顿定律,张凯则试图在古典绘画的范式中描绘出当代的时空体验。

  当时间不再统一,空间出现多重维度时,艺术家因此创作出以往作品中罕见的抽象造型:红衣形象被一团烟云所笼罩,观众既无法看到他的躯干,更无法理解其表情和状态。或许,从某个不同维度看到的个体,就是这样一团混沌的存在?这也提供了超然的视角:我们所信仰和坚持的,难道不是一种幻觉?

  镜像在张凯的绘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直接的例子就是作品《边界》(2023)。在这幅画中,镜像已经不仅仅表现为自我认知的心理结构,而是直接呈现出字面的意思。

  在一架祭坛屏风造型的镜子面前,“自我”猫咪走上前来,于是三面镜子从不同方向映照出三个肖像:正面和左右两个侧面。“他者”兔子正躲在门框后面窥视着这一场景。正如标题所暗示的那样,这是一场图像的游戏,而游戏之所以总是严肃的,是因为它与我们的存在和自我认知息息相关。

  拉康将镜像中的自我称为“理想-我”,包含着想象的、非真实和虚构的意味,偷窥者则意味着“现实的自我”。因为主体往往把自己视为实际上不是自己的东西,故而,在“他者之镜”中,我们才能照见自我。

  画面中有一处需要注意的细节,猫咪正面的镜像实际上是错位的,他的目光直接面对着画面外的观众。于是,这件作品在三个物理空间中展开了目光的接力:从兔子到猫咪,从猫咪到观众。这面他者之镜从画面之内转移到画面之外,由“猫照镜”变成了“观众照镜”。

  《画室》(2024)同样表现出这种目光的接力,画师望向猫咪,猫咪望向观众。尽管画布上一片空白,从模特身上就可以知道这是一张肖像画定件。就像王尔德笔下的道林·格雷那样,欲望将现实中的人物变成了不朽的画像,而画像则代替人物老去。在张凯的作品中,模特已经成为了画像,画布则被处理成了“空无”——拉康所说的真实的起点。

  观众的目光又一次与猫咪的目光相遇,如同“庄周梦蝶”般,画中的空间和现实的空间,难以分清哪一个才是真实的。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是真实的吗?张凯的绘画提供了重新思考和发现的机会。由此,就可以理解作品中异常突出和精细的眼睛的处理,在这双瞳孔的凝视开云网页版 开云kaiyun中,观众的自我被照亮。

  张凯的绘画作品很容易给人留下“童话般的”印象,而在这背后,艺术家投入了大量的思考。张凯喜欢阅读,在他的作品中可以解读出不同的信息,比如宗教、哲学、物理和美术史等。隐藏在这些符号和叙事背后的,是艺术家对于个体存在的不懈探索。

  为了探究“我是谁”“我如何与外部世界发生关联”这样的命题,张凯需要在不同领域中去寻找答案。于是,这面“他者之镜”不断发生变化,在猫与兔之间切换,在不同维度中改变形态,甚至在平行世界中寻找路径。

  在创作中不曾改变的是张凯面对绘画的艰难过程所具有的耐心。这些尺幅算不上大的画作,从构思到最终完成,往往需要花费数年。不仅要在“意义-构成”方面进行反复权衡,还会经历意想不到的失败,以至于推倒重来。“意义-构成”作为一种方法,实际上是一种不间断的“思想-视觉”实验,它所勾勒的是关于存在可能的镜像。

搜索